
2月6日币宵节,陈玉芳不仅给孩子们做了传统的“大杂饭”,还做了几样可口的菜。
22年来,她先后收养了58个孤残孩子,对他们管吃、管住、管教育、管做人,一直管到成家立业才放心。她办学,却不为挣钱,即使负债累累,仍不放弃孤残儿,只缘她“看不得娃恓惶”。她就是山西临猗县博达学校董事长、共产党员陈玉芳。
这些孤残娃,只要进了陈玉芳家的门,便是膝下儿女,再无里外之分。用儿子陈智的话说,她待孤儿娃,比对亲儿孙更亲。
孤儿赵春萌就深有体会。今年18岁的她,已在这个大家庭里度过了6个春秋,6月份就要参加高考了。春萌1岁多父母就离了婚,5岁时爸爸又离家出走。一贫如洗的家里,只剩下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。在春萌童年的记忆中,家里总是黑乎乎的,饭桌上永远只有萝卜、白菜和馒头。她曾暗下决心,一定要考上大学,让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。可上完小学,家里却再无力供她上初中了。眼看就要开学,春萌把自己捂在被子里哭了一宿。第二天,12岁的她扛着锄头下了地……
就在这时,经临猗县妇联先容,陈玉芳决定收养小春萌,就在自己的学校上学。听到这个消息,小春萌整整一晚上都没敢睡,生怕醒来是一场梦。
2007年过完年刚开学,春萌不慎出了车祸,左腿三处骨折。从检查到手术,一天一夜,陈玉芳和丈夫守在医院滴水未进。麻醉一散,春萌开始觉得疼了。陈玉芳见娃直咬嘴唇,就伸了根手指在她嘴边:“你实在疼得利害,就咬我的手吧。”
春萌住院期间,学校正忙,但陈玉芳仍坚持每天去医院看她,饭盒里带的不是排骨就是鱼,啥有营养做啥。“她和伯一来,我就觉得很幸福。”
陈玉芳对她的这些孤儿娃都一样,不只管吃、管住、管看病,还管教育、管做人,一直管到成家立业才放心。
起初,有服装厂做后盾,学校还勉强维持得住。2009年,厂子陷入困境,原本就不盈利的学校成了一个大包袱。到2011年5月,陈玉芳已负债263万元,全家人不得不靠借钱过日子。
就这,孤残娃们也不让她省心,不是这个打架了,就是那个闯祸了。加之孩子多数心理偏激又敏感,打不得骂不得,闹得陈玉芳的喉痉挛一犯再犯。医生说,再不注意,说不定命都要搁在这病上。
经济上出了问题,身体条件又不允许,起初是亲戚朋友,后来连一贯支撑她的家人也开始劝陈玉芳放弃孤残儿。
“说没动摇过,那是骗人,可娃们能去哪?再成没家的恓惶娃?不行!”几经纠结,陈玉芳熬煎着又坚持了下来。
“妈,祝您新年快乐!”接过培德特意从北京买回的新衣服,望着长大成人的娃,陈玉芳眼圈一红,落下幸福的泪花。
培德原是个放羊的孤儿,15岁才被当地政府送进博达学校。性格孤僻又倔强的他,以前可没少给陈玉芳惹麻烦。如今,他在北京打工,一个月挣好几千,这次春节回来,给陈玉芳又是买营养品又是买衣服。
朱峰一家也拎着大包小包拜年来了。在政府机关任职的他,是陈玉芳收养的孩子里最有出息的一个。朱峰结婚,陈玉芳为他置办了当时时兴的四大件;朱峰孩子满月,她更是小衣、小袄样样备齐,比自个儿娃有孩子还上心。
自陈玉芳的事迹传开后,当地掀起了“学玉芳、献爱心”的热潮,许多单位、个人纷纷组织捐款,帮她渡过难关。一名不愿留下姓名的农民工,硬要从他仅有的1000元工资中每月拿出100元支撑陈玉芳。
“那么多人给咱捐款,说明世上还是好人多,可养娃是咱自个儿要做的事,咋能连累别人呢?”去年,陈玉芳组织人做了一批龙饰挂件,销售得很好,今年她打算制作更多的手工艺品投放市场,靠自个儿挣钱把身边这些孤残娃养大成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