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年严重受灾的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,遗址现在建成了”5.12”地震纪念广场,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参观纪念。

水磨古镇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。如今,走出阴霾的古镇焕然一新,以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。

地震过后汶川县政府楼前曾是一片废墟,现在漂亮的体育馆和学问街建起来,成为百姓免费的休闲活动场所。

经过四年重建,汶川在各方面得以提升,未来仍有更大发展空间,充满希翼
2008的5月12日,汶川特大地震让无数人的家园坍塌化为废墟,刹那间亲人阴阳永隔。整整四年过去了。这四年间,在全国各界的援助和四川人民的努力下,曾经满目苍夷的土地已经变成了美丽的新家园。当年的重灾区汶川,利用灾后重建机遇,重点开发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业。如今汶川已走出阴霾,成为一片旅游、投资新热土,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都得以提升。
据统计,去年,汶川共接待游客366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17.7亿元,分别比地震前增长446.9%、757.4%。
灾区变景区
灾后重建不仅要“恢复”更要“提升”。本着这样的理念,汶川县聘请了千名专家团队结合灾后实际对农旅发展进行规划,把休闲农业旅游开发、民族风情挖掘与幸福家园重建同规划、同部署。
目前,汶川已经形成以映秀、漩口、水磨、三江为南区的汶川熊猫生态学问旅游区和以绵虒、威州、龙溪、雁门为北区的羌族学问生态体验区建设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错位发展,产业有特色、处处成风景,为全县经济发展打开了全新局面。
家园变花园
汶川把全县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,把每一个村庄作为一个景点来建设,将农村建设与旅游业开发融为一体,把农村建设成欢乐的家园,努力将农民培养成富裕而有尊严的群体。
目前,全县11个特色魅力乡镇、20个精品旅游村寨、91个幸福美丽家园基本建成,两年连续成功创建四个国家4A级景区:三江生态旅游景区、汶川水磨古镇景区、汶川映秀5.12纪念地景区、汶川大禹学问旅游景区。
同时,汶川正积极规范建设和发展一千户星级农家乐和一千个特色菜品,让汶川城镇生活更美好,让乡村生活变得更令人向往。
道路网络四通八达
从成都至汶川映秀高速公路仅需半个小时,映秀到汶川县城高速公路今年下半年将通车……汶川正加快形成川西北高原道路交通四纵三横枢纽中心,积极构建以县城为中心,辐射成都平原周边县和阿坝州一小时经济圈。
随着交通网络的形成和不断丰富,汶川已成为四川藏区和九环线上重要交通枢纽,大大方便了旅游团队、自助游客进出。